狌狌

xingxing.jpg

先秦兩漢

儒家

《荀子》

  • 非相 -> 5

人之所以為人者何已也?曰:以其有辨也。飢而欲食,寒而欲煖,勞而欲息,好利而惡害,是人之所生而有也,是無待而然者也,是禹桀之所同也。然則人之所以為人者,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,以其有辨也。今夫狌狌形狀亦二足而無毛也,然而君子啜其羹,食其胾。故人之所以為人者,非特以其二足而無毛也,以其有辨也。夫禽獸有父子,而無父子之親,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。故人道莫不有辨。1

漢代之後 -> 隋唐

《藝文類聚》

  • 卷九十五 -> 獸部下 -> 狌狌

1.《山海經》曰:有獸人面,名曰狌狌。又曰:狌狌知人名,其為獸,如豕而人面。

2.《爾雅》曰:狌狌小而好啼。今交阯封溪出,狀如獾豚,聲似小兒啼。

3.《禮記》曰:狌狌能言,不離禽獸。

4.《廣志》曰:狌狌似狟,聲如小兒啼,不聞其言,出交阯封溪縣。

5.《孫卿子》曰:狌狌能言笑,亦二足無尾,而君子啜其羹,食其胾,故人非以二足無毛,以知禮也。

6.《呂氏春秋》:伊說曰:肉之美者,狌狌之脣。

7.《淮南子萬畢術》曰:歸終知來,狌狌知往。歸終,神獸。

8.《括地圖》曰:狌狌人面豕身,知人名。

9.《蜀志》曰:封溪縣有獸,曰狌狌,體似豬,面似人,音作小兒啼聲,既能人語,又知人名,人以酒取之,狌狌覺,初蹔嘗之,得其味甘而飲之,終見羈纓也。

10.《華陽國志》曰:永昌郡有狌狌,能言,其血可以染朱𦋺。

11.《南方草物狀》曰:狌狌之獸,生在野,狀如豚子,民人捕取,交阯武平興古有之。

12.【贊】《晉郭璞狌狌贊》曰:能言之獸,是謂猩猩,厥狀似猴,號音若嚶,自然知往,頗識物情。 2


  1. 荀子. (戰國 (公元前475年 - 公元前221年)). 非相. Retrieved November 30, 2018, from https://ctext.org/dictionary.pl?if=gb&id=12307 [return]
  2. 歐陽詢等. ([唐] 624年). 狌狌. Retrieved November 30, 2018, from https://ctext.org/text.pl?node=551346&if=gb [return]